
苹果在印度的供应链实现了显著且快速的增长,在短短五年内就为iPhone制造创造了35万人的劳动力队伍。
中国的iPhone供应链以其规模庞大而闻名,每年有成千上万的人加入。虽然这花费了数十年时间才发展起来,但苹果在印度却成功地在短得多的时间内建立起了规模可观的供应链。
如今,苹果在印度进行生产已进入第五个年头,其成功地将本地供应链发展到了高水平。据向《经济时报》透露的政府官员称,这导致苹果与印度本土近45家公司建立了联系。
与零部件供应商的联系对当地的就业数据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推动。通过与印度供应商的联系,创造了大约35万个工作岗位,官员们声称其中约有12万个是直接就业岗位。
他们继续表示,苹果在印度的实际影响范围远比这更广。这些数字还不包括印度境内五家正在运营的iPhone工厂所提供的数万个工作岗位。
多元化的供应链
参与苹果印度供应链的公司名单涵盖了大大小小的企业。据一位官员称,供应链中有20家印度MSMEs(微型、小型和中型企业)。
它们与许多大型企业并存,包括巨头塔塔电子、Avary以及Titan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在某些情况下,它们也将适用于修改后的生产挂钩激励计划,该计划将扩展到零部件制造商。
2020年推出的原始PLI计划通过为在该地区扩大生产提供激励,帮助苹果推进了在印度的制造。五年后,一位官员坚称,全球生产的iPhone中约有五分之一产自印度。
尽管苹果确实引入了一些中国公司来帮助建立印度供应链,但也遇到了一些麻烦。2020年印度和中国士兵之间的冲突促使苹果转向使用更多非中国公司。
尽管中国努力维持其作为苹果主要生产基地的地位,但这一趋势仍在继续。
生产的重新布局
苹果向印度转移是其努力保护生产免受全球事件影响的一部分。2020年,中国工厂受COVID-19疫情影响以及为抗击疫情而实施的规则所造成的影响,就证明了这一点。
财务威胁也是一个问题,诸如反复发生的中美贸易战和当前美国进口关税形势等地缘政治问题给供应链生态系统带来了不确定性。
印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一份保险单。如果中国的生产受到影响,或者中国生产的iPhone向某个市场的发货以某种方式受阻,印度的业务可以介入并绕过任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