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预测,尚未发布的苹果机器人业务到2040年可能实现约1300亿美元年收入,与App Store规模相当,并远超Mac和iPad业务的总和。
摩根士丹利认为,苹果下一个重要业务线可能从手机和头显扩展到机器人领域。该行分析师预测,到2040年,这一新平台可能贡献苹果股价涨幅的四分之一,创造与其核心产品相当的营收。
报告将苹果机器人定位为继苹果智能(Apple Intelligence)之后的下一代平台,首款产品预计于2027年面世——一款电动桌面中枢设备,可在协助日常任务时移动并追踪用户。
首款消费级产品预计为电动桌面中枢。它将在家庭或办公室执行简单任务时移动或追踪用户。这是苹果的典型策略:等待领域成熟并从早期错误中学习。
随后,苹果预计将推出面向大众市场的产品。机器人技术有望将公司的数字体验与人们生活的物理空间连接起来。
为何重要
摩根士丹利认为机器人可能成为苹果的下一个重大突破。他们将具身人工智能(结合智能与机械形态)视为即将到来的平台变革。
分析师认为苹果能利用其在硬件、软件和芯片领域的技能开发自主机器。这些机器可在家庭、办公室和工厂中独立运行。
摩根士丹利估算,全球具身AI市场规模到2050年可能达5万亿美元,为苹果提供将其生态系统从屏幕延伸至运动领域的机会。若实现,机器人业务将与iPhone、Mac和服务业务并列成为公司第四大支柱。
关键数据
摩根士丹利预测,到2040年苹果将占据全球机器人市场约9%份额,年收入约1330亿美元。
此规模将使机器人业务从收入角度远超Mac整体业务(年收入约290亿美元)。苹果服务业务(2024年收入960亿美元)也将被超越约35%。
iPhone仍是苹果最大产品线,年销售额约2000亿美元。若预测成立,机器人业务将在2030年代末成为苹果第二大业务。
在中线预测下,机器人业务将仅次于iPhone但超越其他产品线。这将是苹果数十年来收入结构最重大的变化之一。
在更乐观预测中,苹果市场份额可能升至22%,年收入逼近3000亿美元,与iPhone当前规模相当。
发展路径
苹果的优势在于其成功经验:控制产品每个层级。公司自研芯片、编写软件,并通过统一生态系统连接超20亿台活跃设备。
摩根士丹利指出泰坦计划和Daisy回收机器人是早期基础范例。这两项助苹果构建了传感器融合、移动性和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储备。
分析师还注意到机器人相关招聘增加、新专利活动及与比亚迪等供应商的合作,表明苹果正为规模化生产做准备。
报告认为苹果审慎的方法是其优势。公司会持续打磨新品类直至推出直观完善的产品。
在机器人领域,该策略可能决定产品是新奇玩具还是值得信赖的家庭设备。
苹果智能的桥梁作用
摩根士丹利视苹果智能为机器人技术的关键。未来一两年内的强势重启可能展示苹果的多模态AI能力。
包括感知、推理和实时学习在内的能力对开发实用机器人至关重要。
未来配备摄像头或传感器的AirPods等设备可助苹果收集空间视觉数据。分析师认为这是关键步骤,因苹果机器人将通过本地学习保护用户隐私。
业务定位
硬件方面,机器人预计将成为苹果设备系列的天然延伸。首款桌面助手产品可能融合苹果芯片的智能与设计美学。
若遵循历史模式,苹果将从细分领域起步,吸取早期用户经验后扩展至更复杂设备。
服务业务对机器人可持续性至关重要。摩根士丹利预测苹果将为新硬件提供基于订阅的功能。

苹果机器人可能最终实现人形化
这些功能可能包括云处理、个性化任务库和App Store专属软件。
制造领域机器人可能具双重用途。苹果或在自产中使用机器人系统,再向其他企业提供类似方案。此举既可测试可靠性又能展示对产品的信心。
未来展望
苹果将直面特斯拉、波士顿动力及众多中国初创企业的激烈竞争。这些对手已有试点产品,部分在纯AI研究领先。
摩根士丹利认为苹果需在自主性、灵活性与可靠性、安全性间取得平衡。其整合能力与用户信任度或助其将机器人从实验设备转化为受欢迎消费品。
近期迹象多与软件相关。苹果智能更新、AI合作及机器人招聘扩张将表明其对具身AI的投入程度。
到2027年,摩根士丹利预期出现兼具家庭中枢和数字伴侣功能的消费级机器人。随成本下降和AI进步,苹果可能从桌面系统扩展至人形及工业机器人。
若遵循惯例,早期型号将作为更广泛生态系统的起点。该网络将整合设备、软件和智能,从口袋延伸至家庭每个角落。
总结
摩根士丹利认为苹果机器人业务可能在十年内成长至Mac业务规模,并有望在2040年比肩iPhone。第一阶段取决于苹果智能能否实现现实推理。
下一阶段将取决于苹果能否打造出直观可靠、融入日常生活的机器。若成功,苹果的下次革命可能不在手中或脸上,而可能立于身旁,在学习适应中通过现有生态系统悄然改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