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你是小报记者,不必费心排查iPhone故障,直接编造一个”苹果正在摧毁社会”的全球阴谋论即可。
这或许就是苹果打算将iPhone机械按键改为固态按键的原因——毕竟现行机械按键确实存在卡滞风险,苹果官方支持文档也承认了这一事实。
但据以夸张报道闻名的《每日邮报》称,此事背后另有隐情。
大有文章。
澳大利亚《每日邮报》副新闻编辑卡梅隆·卡彭特曾英勇忍受三个按键失灵的iPhone,最终前往苹果门店。他向店员说明按键故障(店员大概率也进行了测试),但后续发展却略显蹊跷。
卡彭特声称收到700美元的维修报价——这属于高级更换服务的价格范畴。虽然报价合理且明显他未购买AppleCare,但重点不在此处。
店员并未提供高级更换服务,反而说服他购买了新款iPhone。
“我只渴望解脱,于是握着新手机离开了。”卡彭特表示。
然而戏剧性转折随之而来:当数据全部传输至新iPhone后,”旧手机的按键突然奇迹般恢复正常”。
“这让我怀疑我的iPhone是否真的故障过。”他补充道。
此前只是略显愚蠢,接下来才真正荒诞。
他宣称按键失灵可能是iPhone”伪装故障直到我购买新机”。
当然。苹果售出数百万台同型号iPhone,却唯独让卡彭特的设备出现故障。尽管以苹果的技术实力,本应让iPhone保持伪装直到以旧换新完成。
不是你的过错,而是全球阴谋
虽然不能说这完全像迫害妄想或小报吸睛手段,但”自我中心”这个词难以避免。卡彭特从未反思自身处理方式是否存在问题,而是直接归咎他人。
这种指责确有依据——悉尼苹果店员显然未尽职责。手机恢复出厂设置后按键恢复正常,这本应是卡彭特尝试的步骤,也理应是店员在推销新机前的基础操作。
但他既未承认问题,也未客观批评苹果员工培训不足(这点我们认同),反而直接断言苹果正通过计划性淘汰摧毁社会——这种指控毫无事实依据,过去现在未来都不成立。
计划性淘汰指制造商故意使用低质部件促使产品短期失效,以推动重复购买。黑胶唱片就是典型范例,音乐行业心知肚明并依赖此模式——他们曾因CD技术延长介质寿命而抱怨。
这与新版系统停止支持旧设备毫无关联,更与卡彭特的遭遇风马牛不相及。
事实上苹果坚决反对计划性淘汰,这甚至成为其经营难点:iPad用户换机周期远长于其他平板产品,Mac用户亦然。
iPhone方面,苹果对旧机型的系统支持周期显著长于谷歌对Android设备的支持。这是苹果为所有用户提供的默认权益,无需额外购买AppleCare。
AppleCare+与AppleCare One对比——后者是新推出的多设备保障计划
用户无需主动选择或特意关注就能享受持久的设备支持。卡彭特在臆测最坏情况前,本可对此进行基本了解。
尽管他确实写道:”祖辈世代懂得维修,而我们千禧一代却丢失了这项技能。”
这堪称整篇报道中唯一接近自省的表述——破坏社会的或许不只是苹果,但卡彭特坚持认定苹果是元凶,并宣称他们这代人受害最深。
他更进一步陷入阴谋论漩涡,断言苹果诱骗其购机的行为等同于纵容童工开采稀土矿物。
“支付新机费用时,”卡彭特写道,”我无法停止想象刚果七岁儿童在毒泥中挖掘钴矿,只为让我能用ApplePay买咖啡。”
答案其实很简单:既然不愿进行基础故障排查,那就别买iPhone。
我们确信,那些对供应链缺乏监管的安卓厂商生产的设备定能令他满意。
前提是你能接受更短的产品寿命和形同虚设的售后支持。